钢铁行业迎来大调整之年 纳入全国碳市场产能调控文件出台在即
添加时间:2025-03-28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治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预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将达到3700家左右◆◆★■★★,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需要切实夯实数据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统增强低碳竞争能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3月22日举行的2025(第十六届)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呼吁,国家控产■★■◆、行业自律减产都是权宜之计。只有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基于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的综合施策◆◆■★,才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100509万吨■■★★◆◆,同比下降1.7%。而进入到2025年前两个月■★◆■■◆,粗钢产量继续下行■■★★◆,同比下降1.5%。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直接点名钢铁行业,将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3月23日—24日◆★■,八一钢铁、昆仑钢铁■■◆、闽新钢铁、昆玉钢铁等钢厂陆续发布消息称,为推动新疆钢铁行业减量发展,自3月24日起,粗钢日产量减少10%。按照2024年新疆粗钢产量为1290万吨计算★■◆★,若减量10%,粗钢年产量将降为1161万吨◆◆★★■★,将是2019年以来新疆最低产量。
姜维表示,今年1月份印发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为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切实夯实数据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统增强低碳竞争能力。
全国粗钢产量下行的背后■◆,是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工业用钢需求则在多种新兴产业的带动下持续上升。
在3月6日举行的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研究了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接下来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让供给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10)达到“十四五◆◆◆◆”时期高点42★■◆◆★.8%,但近两年产业集中度小幅下滑■★★。2024年,前10家产业集中度为41◆■★■.2%。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积极推进钢铁企业重组■■■◆,但实质性重组进展缓慢★◆■。无论是横向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还是纵向与上下游产业比,我国钢铁企业仍处于较为分散状态★★。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高升表示,钢铁行业总体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存量优化阶段◆■。受第三产业占比增长、人口下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房屋建筑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钢材需求在“十四五”基础上进一步下降◆★■■。预计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亿吨,年均下降1000万吨左右。其中,棒材、中厚板、热轧薄板带★◆★◆■★、电工钢板带等品种需求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态势,其他品种需求面临全面下降◆◆。
高升认为,近期需要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探索建立一套以环保★■◆★★★、能耗等为主要导向因素◆◆■■,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和供需平衡的产量调控机制。而中远期则需要通过碳配额替换产量调控政策,实现由行政管控向碳配额市场化调控转变◆◆★。顺应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新情况,推动产能治理新机制与碳排放双控相结合。落实各项政策、标准,逐步形成市场化★◆■◆★、法治化为原则,建立以碳排放权为具体抓手的产能产量治理新机制,进入碳交易之后,碳配额将决定粗钢产量。
不过◆★■,姜维指出,工业用材增量不及建筑用材减量,钢铁表观消费产量呈连续4年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10◆◆.48亿吨下降到2024年的8◆★.92亿吨,下降14◆◆.89%。其中2024年下降0.51亿吨★★■★,降幅5.41%★★■■★。
对于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2025(第十六届)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一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早动手■■◆★、早准备■■◆★■,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尽快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二是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应严格遵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各项配套制度◆★;真实准确及时报送数据★◆■,开展关键参数月度存证■◆★★◆、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等工作★◆;按期足额清缴配额。三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内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履约策略;组建专门的人员和技术团队负责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提升碳排放管理基础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并健全统计核算体系,提升计量水平■◆■◆◆◆,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认为◆★◆◆◆■,钢铁行业已呈现工业化后期下降趋势的规律化特征。支撑钢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深化变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建设钢铁联合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平台,以人工智能的场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化、平台化推动全产业链创效能力。同时★★◆◆■★,还要保障资源供应链安全,布局“南北两方开矿”,加大与周边国家资源合作★◆★★★,打造矿产资源“朋友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的4年内,螺纹钢(钢筋)国内表观消费逐年下降,累计下降7503万吨★◆★■■,下降28%,其中仅2024年一年就下降3279万吨◆■■◆◆,下降15%,下降幅度加大■◆■◆。而工业用材占比已从2020年的42%增长到2024年的50%,其中中厚宽钢带产量已经从2020年的1.7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吨,超过螺纹钢产量成为第一大品种★■★◆◆。
钢铁行业的矛盾问题不是简单依靠产量调控就能解决■◆,在当前下游需求变动、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钢铁行业也需要综合施策,找到发展新路径。
“切实关闭新增产能入口,尽快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姜维表示,这一轮调整不同于过去钢铁消费上升态势下的阶段性供需生产失衡★◆■◆★。现阶段我国钢铁供强于求,已成为客观事实◆★★,矛盾和问题不会像往常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化解。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将继续同比下降1%~2%。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今年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钢材消费结构变化带来消费总量变化的高强度和持续性,是行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供需失衡是当前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行业和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深入思索的问题。”姜维说。
值得注意的是,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治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此次扩围后,预计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将达到3700家左右■★★■,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中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将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生态环境部还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制定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在启动实施阶段,2024年度配额分配量与其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相等,2025年度和2026年度配额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进行分配■◆。在深化完善阶段,对标行业先进水平优化配额分配方法,推动单位产品产量(产出)碳排放不断下降■■★。